第100章 租房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我从老太太那里拿来房东的电话,打了过去,很快那边就接通了,是一个男人的声音。
他听说我是来租房子的,立马就说很快就会过来。
因为是晌午,租户们陆续都回来了。
正房四间两层,底上住了四户,每户两间房子,有学生,也有做生意的,还有在服装厂上班的。
东厢三间住着两户,靠北两间住着娘仨个,两个女儿配一个妈妈,那位妈妈在服装厂上班,为了多挣一些钱,中午不回来就在厂里加班也在厂里吃饭,中午两个女儿就是买饭吃。
领我们来的老太太姓蔡,她就租住了一间房子,因着她已经做好了米饭,刚刚又去买了酱牛肉,
她是带孙子在这里陪读的。
从读小学五年级就从乡下老家转到县城里来,如今已经上初一了。
她儿子媳妇都去外地打工去了,她只得来看护孙子,洗衣买菜,做一日三餐。
院子因住户多,横七竖八拉的都是晾衣绳,绳子上挂满了清洗的衣服。
房东很快就来到了,不到五十岁的年纪,个子偏高,微胖,长相就是大众脸,不过一双眼睛倒是很灵活,一看就是个能说会道的人。
相互打了招呼,房东便拿了钥匙打开西厢两个单间的门。
每个房间都不大,十二个平方。
两间房里都放有一张木制的单人床和一张三斗书桌。除此再无他物。
一间房子的租金,一年是八百,水电费是平摊,如果有其他电器,另外加钱。
四间西厢,最南边的一间是院子里住户共用的做饭的厨房,两边靠墙砌的石台,可自带煤气灶或煤炉。
最北一间是正房四家共用做饭的地方。
房东还讲述了来这里租房的规则,卫生间都要爱护,轮流打扫冲洗,丢厕纸。太阳能要及时打水。
来到这里就如一个大家庭,要相互团结,互相包容……
房东是个挺能讲的主!
最后问我们愿不愿意租?他说虽然离一中学校有点远,穿过巷子,也就四里多路,但离批发菜市场很近,买菜方便。
他说:“给孩子买一辆自行车,也就十几分钟就到学校了。
如果你们愿意租的话,两个单间,一年就给我一千五百块钱吧!”
我说:“一千二。”
“那不行,我都让你们一百块钱了。你们问蔡婶子,她都租三年了,一间八百。”
房东自是不同意我的讨价还价。
胡顺是最不喜欢和人讨价还价的人,他问了阳阳愿不愿意在这里租房子?
阳阳点头,说:“愿意!”
于是,胡顺当下拍板成交,当即就从身上掏了六百钱做为定金交给了房东。
房东留下钥匙,就走了。
屋内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我们便去街里吃了饭,然后去学校把书领了,就去赶车回家。
毕竟不放心家里的大小猪仔。
老太太一个人在家,也不怕她饿着,家里有馓子饼干等零食。
翌日清晨,胡顺早早地喂好猪,清扫猪圈后,就骑上大三轮摩托车从南湖猪棚赶回家来,把所需的生活用品带上,又把老太太抱上车,我们四人就赶往县城的方向去了。
先把阳阳送到学校,正好七点。
我们又去买了两张一米宽的席子及两台电风扇,煤气单灶,气瓶,炒菜锅,电饭锅,烧水壶,大小几个盆子,塑料菜筐等等,如外又买了一张一米二实折叠铁床和席子,七股八杂,又如同重新安了一个家。
回到出租房,又好一通忙活。
终于整体看起来像个过日子的简单的小家了。
然后又去给阳阳买了一辆自行车。
一千多块钱一上午就花完了。
我有些心疼,但为了孩子,心疼也得花。
今日是9月1号,学校已经正式上课了。
阳阳中午放学是步行回来的,身上背着书包,回到出租屋时,已是满头大汗。
老太太,赶紧用那只能动的手,给她孙子倒了一杯水,加了白糖,然后拿勺子来回荡,使其降温。
要说老太太疼爱阳阳,此时表现的极好。
午饭是米饭,有西红柿鸡蛋汤。
胡顺又去买了酱牛肉与北京烤鸭,还有另外两个凉拌菜。
阳阳把两间出租屋都打量了一遍,皱了皱眉,和胡顺:“爸,这一下子花了很多钱吧?早知这样,还不如我去住校呢,三年住宿费也花不了多少钱。”
“没事!我和你妈挣钱不就是为了你吗?只要你好好读书,我和你妈累一点也值了。”
胡顺摸了摸儿子的头。
一米七的儿子只比胡顺矮了十公分。
但我要想摸儿子的就有些费劲了。
也难怪胡顺私下里,偶尔会来一句“矮子!”
在这个家里,我确实是最矮的那一个。
饭后阳阳午睡了半个小时,就骑上新买的自行车去上学去了。
蔡婆子等她孙子去上学以后,就过来和我婆婆熟络熟络。
二人一番交流后,我婆婆和蔡婆子同岁,月份上比蔡婆子小上那么两三个月。
接着我婆婆就喊蔡婆子为蔡姐。
由于蔡婆子来此住了已经有三年,没事的时候,就出去转悠,对附近的人和地点都非常熟悉。
蔡婆子的老头已经死了好多年,对于刚刚晋升为霜居的婆婆来说,她们二人可谓是同病相怜,相处起来也就很十分自然。
二人聊着聊着,蔡婆子就要带婆婆出去转悠,熟悉熟悉附近地点。
看着老娘要出门,胡顺就交待他老娘一番,并把配好的钥匙用红绸子给拴好,挂他老娘的脖子上。
由于阳阳晚上要上晚自习,很晚才能回来,因此晚饭就在学校食堂里吃。胡顺让他老娘记得自己晚上要吃饭,不要等阳阳,
等家里的秋收过后,就让我过来做饭。
老太太急等着走,对于胡顺的再三交待有些显得不耐烦!
直摆手道:“行了,行了。我知道了,你哪里那么多话,我还要和你蔡姨去溜达呢!”
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
完全不像待在家里,连大门都不出。
此时婆婆就如那放飞的鸟儿,一脸的雀跃与蔡婆子走了。
说实在的,我们居住的地方离县城有些远,婆婆又不会骑车,一年到头很少去县城,所以县城对于婆婆来说也是新鲜的好奇的地方。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