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郎中混异世 > 第94章 三军不服

我的书架

第94章 三军不服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94章 三军不服

礼部尚书眼皮一跳,仔细想想老子没有说错啊,你这是要干啥,开口要灭我九族??我哪里侮辱圣誉了,不由急忙跪倒惨叫道:“吾皇圣明,切莫听工部尚书血口喷人,此乃诬蔑之词,请陛下明察,治他诬告之罪,当反座之!”

皇帝在龙椅上,愁的一手拍在脑门,哭笑不得的问道:“杜禅寺啊,杜爱卿,这又碍你工部什么事了,归向晨身为礼部尚书,刚才何来侮辱圣誉之言?说来看看,人家现在可是告你反座哦!

依律反座就是你告他什么罪名,你也承受什么罪名,你可是告他诛九族,要是无凭无据,那么朕也保不了你全家小命的!想好了再说!”

“启禀陛下!”杜禅寺一脸无惧无畏抬头看着皇帝说到:“那礼部尚书言秦朗之不孝乃其父所谓管教失当之责何颜领爵是否有此言??”

皇帝点了点头,轻声说道:“诸位皆在,话音未落,却有此言,此言无错啊?!父子一体,其子不孝,其父当罪管教失当,此乃人伦大理所在,无可厚非。”

归向晨一听皇帝支持自己的言论,那是心中大定连忙拱手谢恩:“吾皇圣明,自不会听进佞臣秽言,臣谢皇帝给臣洗清冤屈,还请陛下治他罪名。”

杜禅寺一个白眼送出去轻飘飘的说到:“哦!吾皇圣明,自不会听进佞臣秽言?那么请问秦朗和其父是否是陛下治下子民?既然父子一体,君臣一体否?那子不孝当罪其父,某问一句,这皇帝!君权神授,苍天赐吾皇统御天下地载之万民,有教化万民之责否?

其民管教失当,请问其君罪否??归向晨其心可诛,其言可诛,其行可诛!臣请当庭诛杀此僚,当解我大夏万民之倒悬!”

归向晨彻底傻眼了,这话听了道君臣一体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工部尚书是要拿这个来说事,我擦!这可要我老命啊。

大元帅武胜君樊飞跃可笑开了花,武将勇猛可是嘴笨,论嘴皮子那是没法和文官比的,每次都被那些文人书生用一对仁义道德说的天花乱坠满头冒星火,今个工部尚书一席话,那是说的浑身都舒坦啊,感觉胸中一口恶气烟消云散去了。

杜禅寺不管不顾来个火上浇油继续朗朗说道:“陛下啊,这若秦朗其父有管教失当之责,则陛下难逃教化之责,此乃礼部失职未能臣行,可谓六不顺之臣未行!

君辱臣死,此等佞臣在帝之侧,大夏危难!为陛下圣誉长存,臣请武胜君清君侧可好!”

“唉呀!言之有理,清君侧乃是吾辈武人之天职所在!快拿刀来……呜哈哈……某今日血染金殿也要保吾皇万岁无疆!”大元帅武胜君樊飞跃也蹦出来夸张大笑,这场面瞬间热闹了。

趁着机会不打落水狗那是没天理啊,你看工部尚书说的多好,你这个礼部尚书就该死,而且死有余辜,既然你是佞臣,老子这种忠臣当然要清君侧了!

他是武胜君,这屋子除了皇帝就他最大,一声大喝就叫门外禁军首领送把大刀过来,这要当场砍了礼部尚书的狗头,当然不能真砍啊,毕竟礼部尚书那不是他能说砍就砍的。

但是可以说嘛,反正吓唬你不要钱,老子摆出一幅要砍你的架势,你能把我咋滴???

礼部尚书冷汗都湿透了衣背,所谓伴君如伴虎,工部尚书说的那些话是有道理的,你既然能说人家儿子不孝是父亲职责,那么其父亲还是皇帝子民,这皇帝有教化万民首要职责,武官保国,文官治国。你礼部可是掌管教化的,真要按着工部尚书那一套理论分析下去,他百死难弥其辜啊!

这武胜君呜呜呀呀的以手掌为刀狠狠的朝着礼部尚书脖子上一砍,吓得礼部尚书归向晨魂飞魄散,当场就瘫倒在大殿之上了。

左右丞相都出来连声安抚,恳请皇帝开恩。皇帝笑着摆了摆手,那里会真的怪罪,这群文官来回舌枪唇箭,每次朝堂之上不是你来我往几百回合,早就见惯了这种互相扣帽子的事了。

要是真的怪罪,自己都要下罪己诏了,每天出啥事自己都有错那没完了!把桌子一拍怒喝道:“够了!来人啊,把礼部尚书归向晨抬偏殿歇息!”

“你看看你们几个,把朕的归爱卿给吓成什么模样?还有你……就说你!”指了指武胜君的鼻头,佯装愤怒的说到:“他说清君侧,你就清君侧,敢在朕的殿前动刀?想要造反啊!”

“臣不敢!”工部尚书和大元帅一看礼部尚书如同死狗一般被人抬走了,都笑呵呵的口称不敢,知道皇帝那是假装,自然也假装做戏好了。这大堂之上就是一场戏,朝堂就是戏园子,一切都是演给皇帝看的。

那个归向晨作为礼部尚书那里心理素质那么差,被大元帅用手掌砍一下脖子还就晕过去了?那是假晕脱逃之策,到了后面工部尚书还要和他一起喝酒聊天把酒问月。

这朝堂之上演戏无论多么火热,下了朝这些大臣还是私底下相交甚欢的,当着皇帝面那是死命的掐架,反正不论个你死我活好像不能证明自己是大大忠臣。

那大元帅就是装着明白冲糊涂,就是来搅局的,他是唯一有资格蹦出来喊砍人的,他无论怎么做皇帝都不会过分怪他,就算说几句也是毛毛雨一般的,反正没有真的动刀动枪,动动嘴皮而已怕啥啊。

虽然皇帝象征性的罚了武胜君一个月俸禄给礼部尚书赔礼,可礼部尚书说的那些话也就成了废话,自然秦朗的不孝罪名是不能牵扯他父亲身上了,这个目的是达到了。

右丞相眼看大元帅和工部尚书一唱一和,眼睁睁把礼部尚书逼得用假晕之策逃脱,这一计不成心生第二计,迈步出来说到:“陛下,这秦朗年轻且有不孝之名,其父母早亡,上无父母旁无兄弟,侧无妻室,下无己出。

不若暂时微赏多赐金帛,既然其技艺乃是传承而来,当封其父以及其祖为高爵荣勋,以示恭敬,从而彰显皇室恩德雨露。其子孙有功,其祖蒙封,此乃光耀门楣之喜,万民愿矣!”

这一招曲线救国那是用的恰到好处了,这就把秦朗功劳算在他失去祖宗身上了,你爹和你爷爷都可以封,反正人都没了啥爵位都能给,活人享爵,死人享的是谥。反正给你那是不世爵,又不能世袭,就算给再高都行,就是一个牌位罢了,田亩仆从银钱都能多给,就是实际上没啥赏赐。反正你不孝嘛,给你爹好了。

右丞相这么一说,左丞相连忙站出来连连称赞附和,六部尚书除了工部尚书没吭声,礼部尚书不在,其他四部尚书也是以两个左右丞相马首是瞻,所以也都一起跪倒附议。

皇帝点了点头说到:“此法倒是妥当,不错!那么封其曾祖为医承公吧。给个公爵没问题了。封他祖为医承侯。封其父为医承伯。那秦朗封什么?”

这皇帝开口追封三代,那是荣封,除了礼仪典葬荣耀之外,没有实际用处,相当于给了一个高贵的身份,你们三代都是公侯之家。

大夏在王爵之下那是公侯伯子男几个上位爵,再下面是中等爵。原本文官不想封秦朗中等以上爵位,所以提出了追封其上三代,这样以不孝名义夺了他的本身爵位,那么就是荣誉都有,实际什么都没有的结局,这样文官心里就舒服了。

你天大功劳也就换个祖宗荣封名义上的名誉而已,没有实际自身爵位和官位,那么就算目的达到了,你一个芝麻官是翻不起浪花的,军方也没办法拿这事来挑刺,更没办法借机在朝堂上蔓延势力,达到了遏制军方势力的目的就行了。

一直没有吭声的兵部尚书冯泰华梳理一下衣冠迈步走出来朗声说到:“臣异议!”

“哦?冯爱卿是认为不当追封其祖上三代?你可是一致力捧秦朗的,怎么还有异议?”

“臣!并非对此有异议,而是对于如此封秦朗有异议!陛下啊,如此追封秦家三代,那么试问可否封其子爵??”

你都封了公侯伯三个顺序爵位了,按照这个逻辑秦朗这一代就成了子爵了,这样封下去不符合军方利益了。

按照军方的想法其实要求封秦朗高爵,也就是公侯伯子男序列里面的,在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里面子爵那是下等爵位。

在大夏整体爵位顺序里面,子爵绝对算是高爵,可是真的在高爵里面子爵实在太小了,相对于拯救所有军人的消毒之法来说,军方认为至少能保住我一半战斗力,这都是百战老兵,哪怕是要给新兵经过战场受伤之后能够救回来那么都是宝贵的财富,将来再次上战场主要靠老兵。

一个部队如果都是老兵那才是精锐,所谓精锐部队里面各个都是百战之士,新兵越多战斗力越低。而老兵绝大多数其实都是伤兵修养好了之后重新回归而成,真的一场仗能全身而退活下来的老兵那是没有几个人的。

在古代战场上,冷兵器时期,所谓的老兵百分之九十都是伤兵复员组成,一个部队能有五成老兵五成新兵就算国家一线部队。举国之力也不过打造一个五万老兵组成的席亚水军部队,来专门遏守重要的关卡。

不是没人当兵,而是新兵没用,二十个新兵顶不住一个老兵,这一次席亚水军伤亡惨重,那是首先战备松懈被敌人借用通商名义潜伏在城里搞刺杀破坏,然后用了石油火弹,用投石机投入城中火焚,这才伤亡如此惨重的。

平时一个席亚水军的精锐战士可以打十个以上一线精兵的。那些后方二线部队三线部队里面撑死三成不到的老兵,更是没法抗衡。

席亚关之所以怕敌军卷土重来,一个是消息不畅没有及时了解敌人后撤布局情况,主要一点还是因为剩下的有生力量那是易水军,只是一个一线部队实力,里面老兵五成罢了还多有伤亡,已经无力守城参加激烈战斗。

那是按照最惨烈的攻守战来计算的结果,放在平时一线部队守城没问题的。部队战斗力就靠那些百战老兵,老兵多少直接影响军队战斗力。

秦朗的秘法真的有效救回了那么多人,一算下来水军三成战斗力保全了,而且下级军官基本大多活了下来,这样重组水军就有了基础,这给水军留了大量火种有了补充的机会。

否则按照自然死法,十伤七死三残那么算,整个水军从头到脚都要换一遍血,水军已经改姓了啊!

没了根子骨老兵老将存在,那就是一个新军,还提什么战斗力,就算补充了全是老兵也是一个新组建的部队,根本比不过当初磨合好多年一起生活的那些军人拥有的战斗力。

古代冷兵器战场,讲究同心协力步调一致军令如山,这将士之间肩背相抵是敢于把后背让给自己战友防守的作战模式。

正所谓腹背受敌军心动荡,一个钢铁之师就算沦陷敌围,也能组成阵线决死一战!他们相信自己的后背有战友庇护,自然坦荡前行。新建的老兵部队,那是花架子,人心根本不齐,遇到危难只会乱作一团没有当初悍勇的。

战场不是老兵一个人勇武就行的,那是莽夫所为,可冲不可退也不可守。一人悍勇一马当先,那是冲锋时候。要你守城或者战略转移,那么就要步调一致协同行动,一人失手可能全军崩溃。这老兵啊就是将领的命啊根子。那些将军不会知道新兵的名字,但是有些老兵的名字他们耳熟能详能给你把他生辰八字家里娃叫啥都能说出来。

这就是兵知将,将知兵。兵部尚书冯泰华那是曾经在战场拼杀功劳卓著,又因为他考了进士,属于文武全才,这才在大元帅保荐下当了兵部尚书一职。

他当然知道这救治伤兵对战斗力保持多么重要,自然也盼着给秦朗求一个高爵回来,这样秦朗还不感激他?把这样妙手神医拉拢到军方体系中,对于军方势力太重要了,同样有这样的旗帜在,军队就更加稳固。

不为别的,就为了军队有了战斗力,那么就能有军功,对于军方势力家族来说那就是升官发财和爵位!这是实打实的利益摆在眼前,秦朗必须捧而且要大捧!

打仗就不怕死人,可就怕全死绝了,只要种子留下就能源源不断的补充新兵进去,一个部队就不会灭,主将就有底气,战士也没有后顾之忧,那么军功就在眼前,敌人大举来犯真是平稳几十年了应该让军方出口气了,不用成天受文官压制受他们恶气。

就是因为太平缘故,这军人没有用武之地,每年征伐都是小规模的,哪里用得上数十万大军,参与的人少,可抢功劳的人多,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爵位越来越稀少。

老一代已经老了,年轻一代都把眼睛望穿秋水等着有机会参战,只要打仗就有军功,而只有军功才可以封爵,有了爵才能对抗文官压制不受他们欺辱。

不打仗,那些文官可以轻易升官获得恩赏,可将门子弟就苦了,他们日夜操练除了消耗大把年华之外一无是处,现在机会来了,绝对不能轻易放手,秦朗的爵位越大,对他们利益越大。

“陛下,臣以为如此天大功劳,只是封一个子爵太低了,如此厚此薄彼实在令吾等心寒,百万将士不服啊!请陛下三思!”

“臣不服!臣下三军皆不服!”武胜君樊飞跃也蹦出来高声叫道,他当然晓得此中厉害,这么大功劳才给一个小小子爵,那算屁啊,芝麻绿豆的小爵位在外面那是风光,在京城就是一条虫!

所谓杀敌盈万可封侯,这救了好几万兵,你才给子爵?太过分了吧。那些平民不算,就数数活下来的伤兵,这些人在战场可能杀十多万敌人的,你怎么也不能给子爵了事啊。
sitemap